关于耀世娱乐

赵朴初:佛缘90载,吃素70年,两袖清风,曾被周恩来称为“国宝”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4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清晨的寺庙,空气清新宁静,进进出出的信众,虔诚地叩拜,大家走路轻声,讲话低声。

奇怪的是,左侧的院子里竟然围着一群人,他们在干什么呢?

走近一看,原来是一位身穿袈裟的住持师父,在考一个七岁的孩子对对联。

这位高僧出了一副上联:“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”。

大家的眼光一齐看着这位七岁的小孩。

小孩胸有成竹地回答:“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”。

大家纷纷称奇,一个七岁的孩子对出这样的对联,他与佛有缘呀!

住持师父摸摸孩子的头,连连点头:“不错,不错,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”。

母亲带着孩子连忙叩拜师父,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,著名作家、诗人、书法大师,被周恩来称为“国宝”的赵朴初先生。

赵朴初先生1907年出生,安徽太湖人。赵朴初的父亲赵恩彤,温文儒雅,能诗能画。曾是著名的翻译家、文学家严复先生的学生。

母亲陈慧,出自望门,祖父是探花出身,曾任两江总督。家境的优越,良好的教育使得她琴、棋、书、画,无一不通。

并且她还笃信佛教,是一位在家居士,常常带着年幼的赵朴初出入寺庙,烧香拜佛,诵读经书。

她为人贤淑,孝顺公婆,和睦邻里,操持家务,相夫教子,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知识女性。

受父母的影响,年幼的赵朴初聪明好学,他饱读诗书,从小受到儒、释、道三家传统的私塾教育。

1920年,赵朴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学习。也许是与佛有缘,他因为肠胃不好,不能吃荤油重的菜,一吃荤腥,就拉肚子,于是开始吃素。

吃素之后,他感觉好多了,神清气爽,脸色红润,精力充沛,于是他坚持吃素70多年。

1927年,赵朴初因患肺病,住到了舅舅关絅之所住的觉园养病。

关絅之也笃信佛教,他与佛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居士林----佛教居士林。还创办了佛教组织净业社,净业社就设在觉园。

在觉园养病的赵朴初在净业社做秘书工作,对佛教的耳濡目染,使得他对佛学兴趣渐浓。

他负责接待来往的宾客,整理经书,他吃斋、念佛、诵读经书,深入经藏,感觉身心舒畅。

佛学讲解了他从未接触过的生死问题,他的心里从此不再恐惧、害怕,没有烦恼,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。

1929年,中国佛教协会成立,关絅之成为常委之一。赵朴初得以有机会接触全国的高僧大德。

他深深地被高僧大德那种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大众得离苦”的精神所感动。

他们对待自己、对待他人、对待社会、对待生死的达观态度、以及处理生活中问题的智慧洒脱,深深地吸引了赵朴初走上了这条慈悲为怀、普度众生的道路。

1935年,赵朴初先生皈依佛门,成了位在家居士。

人们以为学佛就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佛经书”。而赵朴初却认为学佛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要勇于担当。

1937年,七七事变爆发,国难当头,日本鬼子的铁蹄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。

面对日本鬼子对中国难民烧、杀、抢、掠的行为,赵朴初先生义愤填膺,他积极组织民众,开设难民所,收容难民,救治伤员。

赵朴初先生任上海慈善团体,联合救灾会常务委员,全面负责难民的收容。他开设了50多个难民收容所,拯救难民达50多万人。

他践行着自己的诺言,奋不顾身,勇于担当,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,救国救民于水火。被誉为:“上海滩活佛在世,侠义肝胆护难民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赵朴初先生积极投身祖国建设,曾担任过多种的职务。曾任过第一、二、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、第四、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。

赵朴初先生曾任上海华东局民政部副部长,负责赈灾救济工作,经手的巨额钱财无数,他恪守因果,心中净而无染,两袖清风,公私分明。

1951年,反贪污、反浪费、反官僚的“三反”运动开始,各个单位财务账目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。赵朴初因经手钱财巨大,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。

经过一轮轮严格的审核,发现赵朴初经手的巨大钱、物,没出过一次差错,每一份账目都清清楚楚,每一分钱都花得实实在在。

周恩来看着送上来的审查报告,不禁感叹道:“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!”

2000年,一代宗师、时代巨匠赵朴初先生圆寂,享年93岁,他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的人生观:

“生固欣然,死亦无憾。花落还开,水流不断。

我兮何有,谁欤安息。明月清风,不劳寻觅。”

他一生与佛有缘,国难之下奋不顾身,济世救人。建设祖国,廉洁奉公,所以到了死的时候,心中没有遗憾。

正如文天祥的千古名句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



相关资讯